晶报特别报道 | 酷爱与敬畏

发布时间:2024-08-20 18:42  浏览量:23

在刚刚落幕的2024巴黎奥运会赛场上,人们的目光一次次被中国运动健儿的优异成绩惊艳,除了传统优势项目,小轮车、速度攀岩、冲浪等小众极限比赛项目也在运动员们的出色发挥中闯入大众视野,诞生了一波又一波热议话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从1990年代便开始聚拢我国最庞大的极限运动群体,引领着全国极限运动的发展方向。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极限运动项目中有5位国家级裁判均来自深圳。

车感是日积月累“堆”出来的

早在去年八月,记者就在米可妈妈的朋友圈看到了米可参加小轮车深港交流赛的信息,戴着头盔、护具,米可自信地驾驭着她的小轮车,高高跃起、稳稳落下。当问到米可妈妈,“孩子玩极限运动,家长会害怕吗?毕竟受伤都是伤筋动骨。”她肯定地说,“当然会!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没有谁会完好无损地长大。而且参加专业训练有教练指导、护具保护,难度其实都是一点点加上去的,一定要跟车子融合得很好了,才能做出高难度的动作,这都是日积月累堆出来的。”米可妈妈所说的“堆”,在教练眼里就是“车感”。

邓雅文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得自由式小轮车冠军。图源:人民日报微博

小轮车运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起初是一项模仿摩托车越野赛而兴起的极限运动。2018年,随着自由式小轮车被正式列为东京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中国的小轮车运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东小轮车运动也加速发展,各地纷纷举办小轮车比赛,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实战机会。

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邓雅文在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公园赛决赛中获得了金牌。这项运动考验的是技巧与力量的相互配合,国内最早参与小轮车项目的选手很多都是十五六岁开始训练的,有了一定的力量但技巧上存在不足。而在国外,很多选手从小就开始训练,小的时候虽然力量不足,但能够较早培养出“车感”,即随着车的运行轨迹,协调身体和车以最佳的方式快速行进,因此能做出更好的表现、获得更好的成绩。

米可小时候偏瘦弱,性格内向、文静,家里都希望她能有强健的体魄,同时更加开朗一点,于是到处寻找合适的培训班。“也考虑过网球、游泳,但是因为她小时候特别喜欢玩平衡车,身体协调性还可以,胆子也挺大的,腿部力量不错,骑车比赛很多又是在户外进行,就在朋友介绍下尝试了小轮车,并且坚持下来了。”正如米可妈妈所说,前些年开始火热和普及的儿童平衡车为小轮车项目打下了广泛和坚实的基础,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小轮车项目中来,家长也非常支持和认同。

深圳的小轮车起点很高,作为高新科技领域的排头兵,深圳在小轮车设备制造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小轮车爱好者提供了优质的装备支持。深圳的小轮车练习场地也越来越多,条件已较为成熟,也因此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优秀选手,逐渐由小众潮流发展为大众热捧,尤其是在自由式玩法的青少年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欢迎。

好的攀爬线能吸引人们来挑战

夏天的风,轻轻吹过。吹起米可骑行跃起时飘扬的头发,也吹鼓了攀岩墙上孩子们身上的衣服,爬得很高了,他们依然无所畏惧。这不禁让人想到奥运会速度攀岩比赛中的中国选手伍鹏,以4.77秒的个人最好成绩摘得银牌的湖南伢子从小就喜欢爬树、爬竹子,没少让爷爷伍伯仲担惊受怕。

在位于深圳南山区的蓝天攀岩馆,下午四点的风已经褪去燥热,因为是楼顶,太阳转到西边被其他建筑物挡住,待久了并不觉得灼烤,反倒由于流动的空气有了某种在大自然真实攀岩的感觉。记者到达时,教练三三两两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奥运会攀石比赛。

攀岩运动在年轻人当中非常流行。

2018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夏青奥会上,运动攀岩首次登上奥运舞台,并在阿根廷观众中大受欢迎。随后,运动攀岩被列为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完成奥运首秀。运动攀岩比赛极具创造性,可以在视觉、美学和比赛刺激程度上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感受。因此,这项运动在年轻人当中颇为流行。与此同时,运动攀岩的比赛场地多种多样,可以在城市当中,也可以回归大自然。

蓝天攀岩馆的教练小姜,有着小麦色的皮肤,穿白色运动背心,绑马尾辫,很有活力。当被问到夏天这么热,户外攀岩依然有爱好者来玩儿吗?她笑了,“户外攀岩空气新鲜,视野开阔,能更亲近大自然,在顶楼的位置早晚都比较凉爽,时不时都会有微风吹过,像暑假期间来玩的小朋友更多,放假了时间比较充足,白天来爬的小朋友比较多,成年人较多会在下班后来攀岩,放松一下身心,增强体质。攀岩这项运动是通过四肢来进行攀爬的,对平衡感和协调能力是很好的考验,攀爬的过程中你会更专注于发力点和手脚的动作,生活中的那些不开心,统统可以忽略掉的。”

如果说打球、健身训练到的是人体的大肌群,那么攀岩的话,会用到手指的力量。小姜教练有点心疼、也有点佩服带过的学员,“第一次接触攀岩的小朋友在攀爬过程中,发力点不对,手指受到挤压比较容易起泡、破皮,这都是很常见的,多爬几次,手皮适应了就没那么容易破皮了,当然遇到发力比较猛的情况,也会破皮。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手破皮了还能坚持下去,这非常了不起。”新手学攀岩,一般都会从比较矮的位置开始首次下降,建立信任感很重要,对岩壁和保护器有了信任后,再去一点点爬高,然后不断尝试下降的感觉。小姜表示,岩馆对教练的硬性要求就是,绝不允许客人自己挂锁、解锁,必须由教练来完成。就是为了防止客人挂锁时操作不当,造成安全隐患。

记者在现场看到,最小的学员只有四岁半,用小姜的话说,一开始就跟着教练训练,直接学习正确的攀爬动作,攀爬水平进步得比较快,对于后期调动作也会学得很快。攀岩是一项需要在岩壁上移动身体重心来达到平衡的运动,比较考验手法脚法身法。从安全性来说,“难度攀岩比攀石对初学者更友好,后者是没有安全绳保护的,虽然攀石墙的高度通常在3-5米之间,且下方有厚垫保护,但假如下落姿势不对,都可能对关节造成冲击和损伤。而难度攀岩则由自动保护器或下方保护控制绳索,风险更可控。”小姜讲解着,现场一个小男孩就在自动保护器的控制下顺利回到地面。

在蓝天攀岩,和小姜一样的几位教练都是攀岩科班毕业,此外,还有国家二级定线员专门负责定线。定线员就像岩壁上的“出题者”,要同时考虑到线路的合理性和美观性。合理性需要定线员不断尝试和改善,特别是在先锋攀爬中,大造型点定的位置也很重要,要考虑到冲坠过程中攀爬者是否会撞到。美观性体现在线路的攀爬动作和线路的颜色搭配。“一条好的线路能吸引更多的攀岩爱好者前来打卡!”小姜说。

不出海也能玩冲浪

巴黎奥运会上,15岁的中国女孩杨思琪成为首位亮相奥运赛场的中国冲浪选手。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顶尖选手,她成功晋级女子组16强,创下中国队在该奥运项目上的最好成绩。

冲浪这项极限运动,对深圳人来说并不陌生,深圳拥有260.5公里的海岸线,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受夏季西南季候风及台风、冬季东北风的影响,全年均有浪,且浪花绵长有力,冲浪条件成熟。近年来,随着室内滑板冲浪俱乐部的兴起,深圳人不出海也能享受冲浪的快乐。

在室内也可体验滑板冲浪的畅快。

8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龙华某商场内的FlowLife滑板冲浪俱乐部。热身室里一位冲浪教练正带着四个零基础的新学员讲解动作要领和安全事项。四位少年穿着冲浪服,站在放在地面的冲浪板上,跟着电视屏幕的教学视频摆出冲浪的姿势,教练则在旁边一个个纠正他们的动作。大概热身了十多分钟后,教练领着4位学员走上冲浪机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冲浪教室里摆着两台蓝色的冲浪机,每台长14米,宽9米,看上去像一个滑梯,高的一端有2.8米,矮的一端有1.2米。

俱乐部经理郭鸿宇告诉记者,冲浪机和尾波冲浪(冲浪者尾随船只之后,通过船只制造的波浪做出技术动作)很像,以前大家学习冲浪需要专程去海边,还得受制于天气,如果没有风、不起浪就会白跑一趟。像这种室内冲浪俱乐部就不受时间和天气的影响,并且因为水是恒温的,冬天也能冲浪。

“俱乐部接受学员的年龄段是5岁至55岁,目前6岁至14岁的青少年会多一点。”郭鸿宇介绍,俱乐部一般周末时孩子会多一些,工作日晚上也有不少白领光顾,现在有些大公司团建也会选择滑板冲浪,还有一些市民是出于好奇和新鲜过来尝试或打卡的。因为暑假叠加巴黎奥运会的契机,最近俱乐部的客流量有了较大增加,比以往增长50%左右。

“其实,大部分长期坚持来的学员目标都是大海。”郭鸿宇称,俱乐部有初、中、高三级课程提供给学员,大部分学员学完了高级就会想去海冲,而在西涌也有专业的冲浪俱乐部可以对接,但是海冲难度更高,有更多需要重新学习的规则和技巧,所以冲浪机练习就像一个跳板,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在下海时找到驾驭冲浪板的“脚感”。当然,一部分有冲浪基础的学员也会选择用冲浪机来练习技巧动作。

深圳市冲浪协会副会长陈洁介绍,冲浪作为极限运动的其中一类,在2000年前后,深圳东西涌海岸就出现了第一批“浪友”,“深圳是中国冲浪运动的起源地之一。”自此,深圳冲浪爱好者呈几何倍数递增,到2016年,已超过3000人,而目前这个数字已增长至5位数。现在,深圳专业冲浪基地——西涌冲浪基地已有7家专业冲浪俱乐部入驻,是国内除海南和青岛外,冲浪社群规模排名第三的冲浪点。

深圳市冲浪协会于2011年底,经深圳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是全国首家以开展冲浪、桨板运动为主题,致力于推广、普及海岸安全知识及海上救援知识的民间社会团体。为全面促进青少年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发展,深圳市冲浪协会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下,积极助力推动深圳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的体育运动教育,于2019年1月3日正式成立“深圳市冲浪队”,为广东省队乃至国家奥林匹克冲浪队输送了大批优秀冲浪运动员。深圳南澳东涌和西涌社区有不少土生土长的本地青少年热衷于参加冲浪运动,且成绩斐然。其中黄柱擎、凌俊威、何建烨等三个东涌本土青年进入国家冲浪队。

参与极限运动需注意安全

极限运动以时尚、刺激的特质,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但深圳市冲浪协会副会长陈洁提醒,极限运动应当在安全的前提下参与。以冲浪为例,患有心脏病、高血压、颈椎病、皮肤病及其它传染疾病的患者,有严重运动损伤或关节问题者,如韧带撕裂或退行性膝关节病患者等人群是不适宜参与的。6岁以下儿童的肌肉、韧带、关节还没有发育完全,过早玩冲浪也会存在一定的损伤风险。另外,他还建议,到海边冲浪的市民无论是否有太阳都要做好防晒措施,避免紫外线伤害,可以穿长袖长裤的防晒衣或冲浪服、速干衣,以防止晒伤和皮肤磨破。还需要注意的是,冲浪前不宜吃得过饱,不要在其他冲浪者身后划水,以避免误伤。同时,感到疲劳或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冲浪活动,以免因身体状况不佳导致意外发生。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冲浪这项勇敢者的游戏。

近几年,时有市民在参与极限运动时发生意外伤害的新闻。对此,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萧正昱建议,市民在参加滑板、冲浪、攀岩等极限运动培训前,应该仔细考察相关机构的营业和培训资质;在接受培训时,应该尽到基本的谨慎注意义务,《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规定:“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如学员未尽到谨慎注意义务导致自身损害的,应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责任。培训机构应履行安全保障义务,该义务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常有培训机构通过协议、告知书或承诺书等文件,对自身责任进行免责,或将其应当承担的法定责任限定于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情形,根据《民法典》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此类约定往往无效。如发生运动损害,学员应收集相关证据(包括协议、证人证言、视频、体检报告、医疗报告等),并首先和培训机构尽量协商,在约定与法定权利义务范围内尽可能达成一致方案。如无法达成一致,学员可考虑提起诉讼,按照一般举证规则,培训机构应当就其为学员提供了专业指导、安全保障等义务负有证明责任,如果培训机构未能尽到以上举证责任,则应对损害后果承担相应赔偿责。

记者:李岷 林菲

摄影: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编辑:陈建国

标签:

外部推荐